产品详情
4月9日,华为推出新款AI人脸识别智能锁——华为智能锁 Plus,作为华为智能锁系列的新成员,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将AI技术应用于3D人脸识别场景中,搭载了AI 3D人脸识别2.0,带来了“超快超安全”的解锁新体验。
调研显示,消费者购买智能锁的三大驱动因素是便捷、安全和智能,这也是智能锁相比传统机械锁的最大优势所在。那么,此次新产品有哪些技术亮点?华为自研AI芯片智能锁人脸识别场景带来哪些超凡体验?
曾几何时,每次出门前,父母都要嘱咐我们“身手钥钱”四件套,忘带了啥都不方便。今天,身份证、钥匙和钱的功能,都融入智能手机之中,只要一机在手,便可万事无忧。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生态正迅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全屋智能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全屋智能场景中,智能锁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入门之选和关键一环,也是智能安防系统的“第一道关”。当前,智能锁正在以数字化的方式引导慢慢的变多的人进入智能家居生活。GfK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中国消费者有意愿购买智能锁,位居智能家居品类首位,智能锁成为“新刚需”。
随着物联网、AI等新科技的快速的提升,智能锁产业经历了从钥匙开锁到密码解锁,再到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的技术变迁。近两年,人脸识别作为一种前沿的智能安全技术,在智能锁行业快速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中高端智能锁的标配。
在AWE 2024展会期间,华为智能锁 Pro惊喜亮相,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华为智能锁系列还从众多智能锁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艾普兰奖“金口碑奖”。
华为智能锁何以赢得市场“口碑”?众所周知,“刷脸”这种技术已在手机上有广泛应用,很多用户已经建立了“刷脸开机”的用户习惯。但是在智能锁产品上,“刷脸开门”有着更为苛刻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度要求。
比如,回家的时候,你可能化了妆、戴着帽子或者眼镜,一般的人脸识别技术往往会将你“拒之门外”,如果在门口为了“刷脸”而不断调试,那会带来糟糕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而且耽误很长时间。另外,如果变换了妆造,或者外部光线的强弱等因素,也会导致系统无法准确识别,从而解锁失败或延迟。
对于智能锁而言,有着先进的技术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些技术转化为用户能轻松理解和操作的产品,则是更为关键的问题。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才能打造出既具创新性、又贴近生活的智能锁。
华为智能门锁新品将会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新惊喜?怎么样才能做到“自研AI人脸识别,解锁超快超安全”?业界采用人脸识别的智能锁已经不少了,那么,华为智能锁Plus采用的人脸识别方案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智能锁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人的相貌会随年纪增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加之使用环境和光线条件与首次录入时有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往往会导致人脸识别解锁率显著下降。
华为智能锁 Plus支持AI动态学习,实现了在每次人脸解锁过程中自主学习用户面部和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并实时更新人脸模型,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导致解锁率急剧下降,让人脸解锁越用越好用。
同时,华为智能锁 Plus使用了1颗算力高达1 TOPS的AI自研芯片,能大幅度的提高人脸识别的速度和精度。其配备的华为旗舰手机(Mate60 Pro)同款的3D深感摄像头,可捕捉高达307200个人脸特征点(10倍于普通结构光),一眼即解锁,人脸识别精准又安全。
安全可靠是智能锁的“看家本领”。华为智能锁 Plus支持AI 3D防伪检测,华为建立了海量的人脸测试库进行AI训练,该测试库覆盖了7大人脸识别场景(角度、距离、站位、光照、穿搭、表情、环境),让华为智能锁 Plus能够精准识别并解锁化浓妆、戴眼镜、戴帽子和环境变化等特殊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还是搭载HarmonyOS 4的智能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智慧屏和手机等多屏可视,无论是远程可视对讲、还是异常逗留抓拍,均可轻松应对,还可以与全屋智能家居联动,可以称之为门上的智慧管家。
此外,它配备了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全自动锁体2.0,不论是离家还是回家都能实现关门即上锁,而且开锁声音小,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吵到家人或邻居,实际做到夜晚归家不扰眠。华为智能锁Plus采用了双电池仓设计,超长续航模式下可达8—10个月,让用户都能够更加无忧地使用智能锁,享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和安全。
作为家庭物理空间入口的重要设备,智能锁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决定了其产品力。中国的智能锁行业已走过粗放型生长阶段,正在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迈进。无论是市场和消费的人,需要的将是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更好的综合服务体验。
新款华为智能锁 Plus就是将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作为产品研发的重要指针,通过强大的自研AI芯片,大幅度的提高人脸识别的速度和精准度,带给用户超快超安全的非凡解锁体验,让“刷脸进门”这种颇具科幻感的黑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金言)
探索人工智能新型安全挑战与创新应用赋能——学会服务365TALK品牌沙龙走进瑞莱智慧
学会大咖谈|中国力学学会冯西桥:发挥学会优势,让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学会大咖谈|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魏均民:推动平台建设和集约化发展,向期刊强国迈进
但Numina团队在获奖后表示,要解决更难的数学问题,仅靠语言模型可能还不够。英国伦敦数学科学研究所何杨辉称,AlphaProof这样的系统对于帮助数学家证明问题很有用,但它无法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中国在参与建设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近日,中方向国际组织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实物贡献的首批SKA中频天线结构,在河北石家庄完成出厂验收,启程运往位于南非卡鲁地区的SKA中频天线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在各方一起努力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成果,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林草局与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所在省份建立了联席会议协调推进机制,一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适应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的AI发展态势,健全纵向有机衔接、横向有机联系的监管网络,将安全治理嵌入研究开发应用的全过程。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首站。今年6月,正理庄油田生产区已累计注入二氧化碳90万吨,有21口油井实现自喷,日产原油从220吨提升至415吨。
7月31日,国网新源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新疆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我国西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将有效助力新疆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8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公布消息,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航空遥感系统近日成功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等地开展“植被与土壤的水分遥感试验”。
8月1日21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2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弹跳、腾空、旋转、稳落……巴黎奥运会体操跳马项目是技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目前,除了体操项目,“时间切片”技术也在巴黎奥运会跳水、乒乓球等项目的赛事转播中得到全面应用。
钟崴提到的“工作”,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选聘“周末工程师”活动。银川市此次选聘的“科技副总”和“周末工程师”,合作企业共93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
暑假期间,各地公共文化机构精心策划、用心准备了别开生面的“科技大餐”,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涵育创新文化。
西湖大学副校长邓力团队在有机小分子催化实验中,实现转化数(TON)1∶100万,即1个催化剂分子,完成100万次催化。据了解,由于这种有机小分子催化物改变了科学界对小分子催化剂和生物酶的传统认知,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小分子酶”。
研究团队认为,刚果和圣佛朗西斯科克拉通(前寒武纪形成的稳定陆块)的碰撞及合并成一处,产生了独特且丰富的水下火山活动。尽管第一次产生的复杂生命未能在全球“遍地开花”,但第二次进化创造了人们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动物多样性。
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展。在中医药国际标准方面,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2项,包括中医术语类、医疗器械类等内容。
智能技术进入快速地发展期,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角落,智能化战争慢慢的变成了未来战争的重要趋势。 碳纤维复合材料既是实现高隐身性能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也是衡量武器装备系统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供图青海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的光热电站。 许峰:西部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条件,并在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断提高设备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让智能家居真正智能起来,智能家居产业必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消费者尽享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和愉悦。
随着重约1200吨的储罐穹顶升顶就位,我国超大型全“坐地式”液化天然气储罐,宁波“绿能港”三期项目3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升顶。
日前发布的《青海湖流域生态气象公报(2023)》显示,青海湖2023年年平均水位为3196.6米,较近十年平均上升1.3米。
近年来,武汉加快建设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基层防控、卫生应急保障四大体系,初步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农村地区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